最新文章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優步(Uber)台北搭乘體驗記錄與心得


今天實際搭乘最近常上新聞而出名的Uber,過程覺得新奇且舒適。因為原本只是單純想試搭,所以沒有特別拍照記錄,以下內容著重個人經驗與心得分享,想了解Uber是什麼或Uber介面長怎樣的人可以參考其他部落客文章:


我與Uber的第一次相遇

第一次注意到Uber是在去年在Evernote年度論壇上,當時只覺得是很有趣的服務,但是因為平常不常搭計程車所以也沒有特別關注。這一年常坐計程車,坐久了會覺得寧願多花點錢換時間或乘車環境,所以當前陣子計程車司機上街抗議時,Uber又重新回到我的視線。

這次測試的路線是從行天宮到國父紀念館。目前Uber的車還是不多,我在Uber Black大概等了3-5分鐘才有空車可以預約,軟體預估到行天宮的時間大約16分鐘,換句話說從我打開手機到實際坐上車大概會等20分鐘。這個預估的時間跟實際上我等的差不多,還滿準的。


當選擇叫車地點後,過沒多久司機就打電話來確認上車的地點。Uber的一個特點是可以從手機的地圖畫面中看到司機目前車子在哪裡,還有多久會到。我等到車子距離5分鐘的時候離開店裡走到行天宮對面,剛好過馬路時看到他正在等綠燈要右轉到我指定的地點。因為正在早餐店吃早餐,所以其實等待的時間對我來說也是在室內吹冷氣,看到車剩五分鐘就要到的時候才前往預定的地點,過程還滿輕鬆的

還記得以前搭計程車,有一次搭車不愉快的經驗就是因為有急事,已經事先叫好計程車了卻還在樓下等了快十五分鐘,車子一直都不來,想要路上招車又覺得已經叫了車還是等一下,沒想到等了近二十五分鐘,真的是越等越火大!如果能夠像這樣先知道車子多久會到、司機電話,還有他現在到哪裡,真的會很有幫助。



營運初期以獎金吸引司機加入

上車後跟司機聊天,想了解一下是否之前計程車的抗議有對他們造成影響,根據司機說,抗議的確幫他們宣傳很多,這幾個禮拜註冊人數與搭乘流量多了不少。

有趣的是司機提到,因為台灣目前Uber的車和使用者都還不多,這造成司機常空著車跑,或是要跑到很遠的地方才能接到客人,成本很高,所以有的司機試了一下之後覺得沒賺頭就不開了。像是今天他從忠孝敦化那邊開了16分鐘到行天宮接我們,然後又載我們到國父紀念館,他過來的單趟是空車,這樣對他來說是不划算,所以雖然Uber Black的起跳價比較高,他覺得也沒有比較賺。

那為什麼還有司機願意加入呢?因為據說一開始Uber每一趟除了讓司機抽成之外,還有額外給一個補貼獎金,司機每載一趟可能就給他$500,因此有的司機是為了賺那個獎金才加入Uber。


仔細想想過去的確沒有想過Uber打入市場時是如何與現有市場佔有者競爭的,畢竟先進者有主場優勢。這個補貼的優點在於讓司機有足夠的動力加入Uber,等到有足夠的使用者搭乘還有足夠的車子時,消費者一叫車Uber就可以讓距離他最近的司機去接送,對雙方都能節省時間。

最近因為知名度上升,乘車人數增加了,所以Uber也將獎金往下調低了一些,可以預見到如果真的台北有足夠多的Uber車和搭乘的使用者,市場足夠成熟時,Uber就不需要再做這個補貼了。



舒適的搭乘體驗

到目的地後直接下車就可以,不用找零錢鈔票這點我覺得很有趣,對司機和乘客其實都是有利的。不過不能馬上知道消費金額會覺得有點不習慣,因為做車資試算,給的預估車資是一個範圍,第一次搭乘會擔心是否會比想像中的貴而超過這個預估車資。

幸好上面的顧慮是多餘的,最後實際搭乘的結果是$230,扣除$200體驗點數後實際付$30。過去也有搭過同一條路線,計程車大約要$160-170不等,因此以過去搭乘經驗來說大約貴30%左右,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

十分鐘後帳單就寄了到Email信箱,手機的Uber app也會跳出車費與星等幫司機做評價。據說司機如果拿到低於某個星等就會被找去談話、如果平均分數太低就無法繼續合作。我覺得這個設計滿好的,制度本身就有嚇阻不良司機進入的功效,會願意接受Uber這些要求、檢視的司機,應該本身就會是願意遵守公司制度的司機,不然沒有必要自己找麻煩,加入後又被踢掉。

另外有一個功能我覺得也滿棒的:過去搭計程車很怕遇到繞路的司機,如果司機故意繞路的話常只好自認倒楣。但現在Uber搭乘過程中,司機那邊的Uber專用系統會將車子的行走路線記錄下來,所以如果覺得司機有繞路或是車資計算有問題的時候,可以要求進行車資審查,如果審查也認為有問題的話就會將多收的金額退回來!



結論:對Uber服務的看法

 Uber是建構一個平台,與司機、租賃公司合作,本質上還是一個網路公司,只是連結了線上跟線下。可怕的地方就在於網路公司可以將他們的產品大量的複製,而且矽谷除了很強的科技人才之外,還有充沛的資金,只要你的產品夠吸引人,就可能有許多人爭著要投資你。Uber能夠在幾年時間內就將他們的平台與服務推至全球38個國家、130多個城市,與他接受創投資金後擁有的龐大資本有絕對關係。

而Uber讓我認為發展潛力最大的就是他們的科技系統,運用科技讓他們能夠蒐集到許多的乘車資訊,這也是這幾年最熱門的Big data的其中一個展現,Uber相較於傳統計程車的優勢,就是在於可以有效的分析熱門乘車地點、計算乘車時間、最快交通路線、司機的動態配置以及價格的動態調整,這些都讓他們可以了解市場到底要什麼,然後快速的改變自身,以讓競爭對手都追不上的速度進化。


其實我還滿樂於見到類似Uber這種以提供更高品質服務和車輛來做出差異化的公司,讓消費者不是只有單一的一種小黃可以選擇而已,如果你願意付更高的價錢換取更好的服務,Why not?

但如果只是單純降價打價格戰,雖然這也是差異化的另外一個方向,也可行(例如廉價航空),但是我還是不欣賞,因為我認為這會造成公司間的惡性競爭,讓司機只能辛苦的賺得低廉的收入。此外在低廉的價格下,看似消費者得利,犧牲的就是服務的品質了。就跟吃到飽一樣,吃到飽模式的設計可能會讓消費者有「我就是要拼命吃回本」的想法,而店家為了不倒店也只好搞一些小動作,例如加點的菜都上很慢、裝做沒聽到你有加點、肉切的跟紙一樣薄、放盤子用摔的等等。


最後如果想要搭Uber,在註冊時可以輸入我的推薦碼「GJI1R」,你和我都會各自拿到$200乘車點數,體驗一次不同的乘車體驗哦!


看完上文之後有什麼看法嗎?

歡迎在下面留言或寄信跟我討論!

  • 延伸閱讀
Uber官方網站
矽谷黑潮進軍台灣計程車市場 ─ 專訪 Uber Taipei 總經理
為挺計程車司機,打擊 Uber — 交通部放棄的是格局和消費者權益

Share this: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
Copyright © 2014 癮尼維克 Innivek. Designed by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