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發現其實對台灣很陌生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提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很早以前就聽過,但是一直沒有去瞭解,好奇之下上網Google了一下,找到了管仁建的「建中學生的殺人事件簿」這篇文章,讀完之後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原來建中也有這樣的歷史。
再然後又看到了這一篇,「要當中國人,先學會跪著」,同樣難以想像,三四十年前的台灣其實跟現在眼中的北韓其實差不多?!無論你是高官還是貧民都要下跪哭泣偉大領導人的崩殂,讚嘆新領導人的英明神武
想到之前才知道的十三兄弟、十信案、桃園事件等等等。30、40年看似不長,但是我卻連這段時間的台灣發生的事情都不瞭解,而且這些都還在。什麼都不知道的陌生讓我覺得恐懼。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優步(Uber)台北搭乘體驗記錄與心得
今天實際搭乘最近常上新聞而出名的Uber,過程覺得新奇且舒適。因為原本只是單純想試搭,所以沒有特別拍照記錄,以下內容著重個人經驗與心得分享,想了解Uber是什麼或Uber介面長怎樣的人可以參考其他部落客文章:
我與Uber的第一次相遇
第一次注意到Uber是在去年在Evernote年度論壇上,當時只覺得是很有趣的服務,但是因為平常不常搭計程車所以也沒有特別關注。這一年常坐計程車,坐久了會覺得寧願多花點錢換時間或乘車環境,所以當前陣子計程車司機上街抗議時,Uber又重新回到我的視線。這次測試的路線是從行天宮到國父紀念館。目前Uber的車還是不多,我在Uber Black大概等了3-5分鐘才有空車可以預約,軟體預估到行天宮的時間大約16分鐘,換句話說從我打開手機到實際坐上車大概會等20分鐘。這個預估的時間跟實際上我等的差不多,還滿準的。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免費不動產演講資訊
最近聽了一些演講,覺得透過演講可以快速的對該主題有基本的認識,或是可以將講者介紹的觀念結合自己的經驗產生出不同的創意;好的講者更可以讓你如醍醐灌頂,了解許多眉角,很有價值,所以覺得可以多去嘗試看看!
以下是我知道的免費不動產講座資訊:
1. 地政論壇 - 財團法人中國地政研究所
http://www.crile.org.tw/index.aspx
地政論壇整體來說質量都不錯,每個月會有一場,且會提供紙本的投影片,如果沒有要時數認證的話,都是免費參加。
地政論壇的優點在於講解內容淺顯易懂,因為演講對象多以一般民眾為主,不過缺點是若是想要了解比較深入的內容,可能會失望。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小記:地政高考考後檢討
記錄一下目前準備高考後的檢討點,做為最後這兩個月調整讀書策略使用:
參考大學部考題的另一個目的是檢視 自己到底有沒有把觀念學的正確,因為這些不會有解答,只能靠自己想出答案。有的時候就是因為太依賴解答,所以誤以為自己會了。
順帶提醒自己,只看書沒有動手練習寫考古題是沒有用的,未來強迫自己每天都要去寫一兩題考古題。
但是也發現這樣的缺點在於,如果準備多科時,到最後考前只記得最後看的一兩個科目,前面的科目可能上次碰是一兩個禮拜前了,印象大幅衰減。
這次考完之後認為讀書應該切成至少兩個科目,讓每個科目都盡量能夠均勻的在考試準備期間讀到。就像是刷油漆一樣,不求第一次就要最完整,而是一層一層的慢慢刷上去,最後牆壁才會漂亮。
想到其他應該注意的點再後續補充。
- 1.練習大學部考古題
參考大學部考題的另一個目的是檢視 自己到底有沒有把觀念學的正確,因為這些不會有解答,只能靠自己想出答案。有的時候就是因為太依賴解答,所以誤以為自己會了。
順帶提醒自己,只看書沒有動手練習寫考古題是沒有用的,未來強迫自己每天都要去寫一兩題考古題。
- 2.平均分配各科讀書時間
但是也發現這樣的缺點在於,如果準備多科時,到最後考前只記得最後看的一兩個科目,前面的科目可能上次碰是一兩個禮拜前了,印象大幅衰減。
這次考完之後認為讀書應該切成至少兩個科目,讓每個科目都盡量能夠均勻的在考試準備期間讀到。就像是刷油漆一樣,不求第一次就要最完整,而是一層一層的慢慢刷上去,最後牆壁才會漂亮。
想到其他應該注意的點再後續補充。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小記:地政高考結束
經歷三天考試,終於結束人生第一次公務人員考試。
這次參加考試的目的很明確,是希望當作不動產估價師高考的練筆,所以只有共通的科目才參加,至於沒有重疊的科目如土地政策、土地登記、法學緒論等,因為沒有特別看就不坐在考場浪費墨水了。
考完覺得高考的確不容易。並不是說高考非常難,若有讀懂個人認為並不難作答,但是困難點在於範圍很廣,雖然透過考古題可以大概抓到考試的方向,但是偶爾出題老師抽風一下,一旦出了較冷門的考題,那題25分就直接掰了。
例如這次土地法規出了一題「何謂簡易市地重劃?實質內涵為何?何以此類重劃推動績效不彰?」,這題就是只考平均地權條例第61條,我在考場上看到題目的時候真的傻眼,從來沒有聽過簡易市地重劃這個東西,無論補習班或大學課程都不記得有講過這個東西,只好自由發揮...
透過這次考試檢視到目前為止的準備,發現確實還有很多不足,土地相關的知識真的很廣,但是既然決定往不動產發展,這些也只能算是基本功了。還好有參加這次的高級模擬考讓我有機會重新調整讀書的步調跟準備策略,剩下45天就是估價師高考,加快腳步努力!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國考函授上課心得
覺得準備考試,用函授是一個很棒的方式
函授有以下幾個優點:
節省交通時間、隨時隨地可以開始上課、影片可以重複看,更重要的是影片可以加速,節省時間
這幾天準備土地經濟學,因為沒時間了所以從原本用Windows Media Player的兩倍速,換到用Potplayer三倍速看。一堂兩個小時半的課,可以在一個小時內看完,一天可以上三到四堂課。一起複習的K還說他現在看過一遍再重頭複習,一天可以看六堂課,換句話說兩天就把一個科目從頭聽完,真扯!
有人問我這樣能夠吸收嗎?我覺得目前覺得還可以,一來有基礎的底子,二來上課本來就只是讓你聽「懂」的,真正的功夫還是在課後自己讀、複習還有練習考題,所以即使看的很快,不是說不用花時間讀,後面才是重頭戲。
考試拼的是準備技巧、時間還有努力,面授、函授、自學都只是其中的過程而已,不必太在意,多花點時間讀比較有意義。
函授有以下幾個優點:
節省交通時間、隨時隨地可以開始上課、影片可以重複看,更重要的是影片可以加速,節省時間
這幾天準備土地經濟學,因為沒時間了所以從原本用Windows Media Player的兩倍速,換到用Potplayer三倍速看。一堂兩個小時半的課,可以在一個小時內看完,一天可以上三到四堂課。一起複習的K還說他現在看過一遍再重頭複習,一天可以看六堂課,換句話說兩天就把一個科目從頭聽完,真扯!
有人問我這樣能夠吸收嗎?我覺得目前覺得還可以,一來有基礎的底子,二來上課本來就只是讓你聽「懂」的,真正的功夫還是在課後自己讀、複習還有練習考題,所以即使看的很快,不是說不用花時間讀,後面才是重頭戲。
考試拼的是準備技巧、時間還有努力,面授、函授、自學都只是其中的過程而已,不必太在意,多花點時間讀比較有意義。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