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顯示具有 學習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學習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Udemy簡化收費規則,降低課程價格與折扣成數減少消費者疑慮


Udemy是我最近滿喜歡用的一個線上學習平台,上面的課程免費、付費都有,類似付費版的Coursera,你可以想成是一個人人都可以上傳課程當老師的Coursera。想了解更多Udemy可以參考:

  1. 人人能開課的MOOC平台—Udemy (台大MOOCs)
  2. 【硅谷小分隊】Udemy是怎樣玩轉「MOOC+共享經濟」的?

最近看到官方部落格的一個消息是他們打算將課程價格限定在一個區間,以及限制講師發放的Coupon的折扣數(Simplifying our pricing - Udemy blog)

對Udemy平台更改價格政策的原因,我覺得是因為大家都定價定很高,然後給消費者折扣,用五折甚至七折買到課程就覺得很爽。但是這樣的問題是,當我用一次很高的折扣買到課程之後,我會想,那如果我用原價買不就是肥羊嗎!?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Anki在國考上的運用技巧(進階篇)


Anki是我準備考試的好朋友,使用了三四個月也有了一些心得,一直想要分享這些技巧,但是最近在準備估價師考試,沒時間詳細的寫,所以在這邊只是先簡單摘要一些技巧給有需要的朋友看,考完再來重新改寫。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面對厚厚一本參考書該如何閱讀,及建立自己的架構?


前幾天有朋友問我不動產的法規繁多,即使看補習班整理的參考書也是厚厚一本,常常陷入不知道如何讀的情況,問我有沒有比較好的讀法?針對這個問題我提供我的作法給大家參考。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怎麼做到吸收量的四倍產出?我的想法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略讀心得當中我提到要用吸收的四倍來做產出,但是這個想法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很困難,因為一天下來我們閱讀的量很多,甚至達到上百篇文章,如何能夠讓自己能夠更進一步的多出四倍呢?

其實這可能是一個誤解

如果真的要用總吸收量的四倍來產出,任何人都無法做到,因為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爆炸的多,也因此大腦要讓我們去遺忘,才不會被這些資訊過載。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仔細想想,真的全部的內容都是重要的嗎?

一篇文章當中真正重要、打動你的可能僅僅是其中的一段,甚至只是一句話而已。從這一句話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有了什麼想法,從這一點開始我們進而擴充、產出,這才是我認為正確的轉換方式,而不是說看到任何東西都要寫個四倍的產出,那麼有的人臉書上充滿了抱怨或是沒意義的內容,何必浪費自己的時間來企圖在裡面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呢?

在不動產估價上有一句話很有意思:Garbage in, garbage out,雖然產出很重要,但是也要注意投入的內容是否有價值,針對有價值的內容我們才進一步的去加值,這是我覺得的另一個部分。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國考生必看!殺手級的考試複習、背誦軟體Anki


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希望找一個手機的單字卡軟體讓我能善用零碎時間背法條,沒想到卻意外的發現我目前為止最驚豔的學習軟體Anki!

因為這一篇不是打算寫Anki的介紹文章,而是想紀錄它可以如何運用在地政士以及其他考試中,以及為什麼我們應該要用Anki來學習,所以許多Anki技術與背景上的細節就不多提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網友翻譯文章《Anki教學系列:目錄》,裡面的眾多內容,相信可以滿足想要學習Anki的人!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隨身攜帶口袋筆記本和筆,紀錄臨時的靈感與想法

Photo Cr: Nivek Liu

一直以來我都習慣將資料、心得以及靈感保存在Evernote裡面,行動中也會用手機板的Everntoe,用錄音、拍照、文字輸入等方式來記錄,真正的做到了資訊集中管理來幫助我工作,但是這幾天我在思考其實可以在口袋裡面放一本小筆記本來做隨手的紀錄

起因是前幾天我跟許久不見的學長聊天吃飯,在和他們暢談未來工作的發展目標時我收穫很多,當我想要短暫的把交談內容做一個筆記的時候,我發現了用數位化紀錄的缺點,那就是做速記時仍然不夠快,而且打開手機紀錄大家普遍會認為你在看時間、看通知、回訊息等等,無論哪一種都是你是在不專心的划手機!這絕對是很不禮貌的一種印象。

因為前面的狀況讓我思考還是要回到紙本筆記本來做隨手的筆記。而這個筆記的性質很清楚,他的目的不是幫我做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不必用到方格筆記本的三分活用法,而是必須要輕便好攜帶,讓我能夠放在口袋裡隨時記錄靈感和啟發。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羅輯思維」初體驗


這兩天在看這幾年在中國很紅的網路節目─「羅輯思維」。要稍微注意的是,節目的名稱並不是邏輯的「邏」,而是用主持人羅振宇姓氏的「羅」字。

目前看了兩個羅輯思維的影片,第一個影片是「秦始皇在隱瞞什麼?」是討論秦始皇在歷史史料為什麼這麼欠缺,是不是被人為給隱瞞了什麼?引用的書是《秦謎》

另一個影片「瘋狂的投資」則是從《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本書開始,帶到另外一本《瘋狂的投資》,講的是十九世紀末一位企業家投資長達四千英里以上、橫跨北大西洋的海底電報纜線的故事。

聽主講人羅胖講故事,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一種休閒方式。

其實最近都在蒐集這類可以用聽的學習新知的影片來源,因為台中、台北兩地往返的車上不適合做用眼的活動,所以後來發現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耳讀」了。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A4方格筆記本使用心得與自製技巧

Photo Cr: Nivek Liu

看完《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之後,很多人應該會有股衝動,想買本方格筆記本試試看吧

作者在書中提到,不要用小的筆記本,而是最好用大一點的,因為書寫範圍的大小會影響你思考,還舉出知名作家大前研一甚至特別訂製用跟全版報紙一樣大的方格筆記本來工作

實際試用A4大的方格筆記本後發現還真有道理,大的筆記本書寫起來的確比較舒適,而且有足夠的空間寫自己的心得和留白以供未來回過頭來再使用

另外其實我很欣賞書中提到的將筆記本攤開當成一整個平面來用的用法,誰說筆記本一定要一頁一頁的寫下來,不能兩面一起寫呢!只是我們被過去使用的習慣制約,攤開筆記本最直覺的就用我們常用的寫法而已

最後分享我個人最近的小妙招:

去逛過書局或文具店你會發現越大本的方格筆記本越貴,而且通常都不便宜,動輒三、四百,甚至五百以上

但其實我發現可以去買B5或A4大小的方格活頁紙,整疊送去影印店請他把有洞的地方切掉後膠裝,這樣可以只用大約$120左右的成本得到一本大的方格筆記本囉!有機會不妨試試看吧!

註1:圖中是用無印良品的A4方格活頁紙做的筆記本,覺得如果無印的磅數再厚一點會更好
 
Back To Top
Copyright © 2014 癮尼維克 Innivek. Designed by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