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http://goo.gl/3VYiBn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為什麼我們要把時間花在既「不重要又不緊急」的臉書資訊上面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國考生必看!殺手級的考試複習、背誦軟體Anki
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希望找一個手機的單字卡軟體讓我能善用零碎時間背法條,沒想到卻意外的發現我目前為止最驚豔的學習軟體Anki!
因為這一篇不是打算寫Anki的介紹文章,而是想紀錄它可以如何運用在地政士以及其他考試中,以及為什麼我們應該要用Anki來學習,所以許多Anki技術與背景上的細節就不多提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網友翻譯文章《Anki教學系列:目錄》,裡面的眾多內容,相信可以滿足想要學習Anki的人!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隨身攜帶口袋筆記本和筆,紀錄臨時的靈感與想法
Photo Cr: Nivek Liu
一直以來我都習慣將資料、心得以及靈感保存在Evernote裡面,行動中也會用手機板的Everntoe,用錄音、拍照、文字輸入等方式來記錄,真正的做到了資訊集中管理來幫助我工作,但是這幾天我在思考其實可以在口袋裡面放一本小筆記本來做隨手的紀錄。
起因是前幾天我跟許久不見的學長聊天吃飯,在和他們暢談未來工作的發展目標時我收穫很多,當我想要短暫的把交談內容做一個筆記的時候,我發現了用數位化紀錄的缺點,那就是做速記時仍然不夠快,而且打開手機紀錄大家普遍會認為你在看時間、看通知、回訊息等等,無論哪一種都是你是在不專心的划手機!這絕對是很不禮貌的一種印象。
因為前面的狀況讓我思考還是要回到紙本筆記本來做隨手的筆記。而這個筆記的性質很清楚,他的目的不是幫我做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不必用到方格筆記本的三分活用法,而是必須要輕便好攜帶,讓我能夠放在口袋裡隨時記錄靈感和啟發。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hTC手機視訊分享畫面功能
昨天跟Alice用Skype視訊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新手機Eye有一個分享螢幕的功能,可以一邊視訊一邊把他手機的畫面分享給視訊的另一方看。
覺得這個功能很酷,例如想要分享手機中的照片就可以直接開分享後,打開自己手機中的相片集給對方看。又或是要遠距離教人使用軟體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你的手機畫面展示給對方看。
不過雖然廣告畫面拍的很棒,實際用起來的畫質卻沒有那麼清晰,不知道是否可以調整。此外這個功能仍然有華而不實的感覺,畢竟能夠在手機上進行的事情不多,共享給對方可以看什麼呢?但新功能還是讓人感到興奮啦!
覺得這個功能很酷,例如想要分享手機中的照片就可以直接開分享後,打開自己手機中的相片集給對方看。又或是要遠距離教人使用軟體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你的手機畫面展示給對方看。
不過雖然廣告畫面拍的很棒,實際用起來的畫質卻沒有那麼清晰,不知道是否可以調整。此外這個功能仍然有華而不實的感覺,畢竟能夠在手機上進行的事情不多,共享給對方可以看什麼呢?但新功能還是讓人感到興奮啦!
成功上榜者共同在做的事?地政士金榜心得整理
Photo Cr: Nivek Liu
在上個月寫應考2015地政士的策略文章中,我已經把我這次準備的策略具體化,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偏離我的策略。若是上榜的話,可以驗證這套方法的可行性;若是沒有上榜的話,也可以有依據來做檢討、改進,繼續努力。在閱讀一些教人如何準備考試的應考策略書中都會提到「金榜心得」,其實金榜心得就是上榜者準備與應考經驗的分享
閱讀金榜心得主要有兩個好處,第一是能夠讓你一窺成功上榜者他們的作法,學習後納入自己的策略模組當中;第二是當讀書讀累的時候,看看這些認真努力的上榜者的分享,你會提醒自己不可以懈怠,讓你重新充電般的可以繼續努力下去、相信自己現在的辛苦是必經之路。
我從PTT國考版(Examination)找了歷屆12位上榜者的心得,合成一部59頁的金榜心得,仔細閱讀,並且從中吸取眾上榜者的經驗,歸納、分析後寫成了4頁半左右的筆記,發現眾多上榜者雖然有不同背景、不同策略,但其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策略與模式,讓我猜想是否這會是考試上榜的眾多要素之一?
以下是我的筆記與心得: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5個你不該只經營臉書的理由,特別是第6個
今天臉書上看到一篇文章《5個你不該只經營臉書的理由,特別是第6個》,寫的真的深得我心,過去兩個月開始學習如何經營臉書粉絲團,真的覺得臉書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但是也是一個讓人困擾的工具。
就如同作者說的,臉書的貼文內容存活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貼文的自然觸及可能過了一兩天之後就不太增長,那麼為了要不停地觸及使用者,臉書的管理員只好不停的產生新的內容,或是轉貼別人臉書團的貼文,甚至劍走偏鋒盜用別人的內容。
我在經營臉書專頁的時候也有遇到同樣的困擾,在臉書這樣的規則、特性之下,經營者肯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由此可以發現,制度會影響人的行為。
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扣除掉"用很少的人力產生很多內容"這一種無法長久的作法之外,我發現大致上有四個作法:
因此目前我的作法與作者建議的一致,同時經營多個社群,特別是部落格與臉書。要體會到不同數位工具之間的特性,去做最適合的使用。
例如雖然臉書有很多的缺點,但是它的優點也很多,例如他上面的使用者應該是目前最多的,所以很多你的親朋好友都可以再上面找到、幫你宣傳。又或是臉書使用的年齡層逐漸上升,這雖然看似缺點,但是如果你的消費族群是比較偏中年的族群,那麼其實很棒!
臉書目前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日報的新聞,發布出來之後很多人會看到,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熱度逐漸降低。想想有多少人會去看前幾天或是上個月的報紙?但是的確是一個如果內容適合,可以馬上接觸到很多人的工具。
不過臉書也是有可以打廣告,只是我還沒有用過,聽說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方法,每天如果預算不高也能夠觸及滿多人的,有時間應該來研究一下,應該會比用自然觸及要來的有效吧!(臉書的陰謀啊....)
題外話是我也有看到有的部落格,他開設臉書粉絲團、Google+專頁其實是為了要增強他的SEO效果,因為聽說似乎這樣可以提高搜尋的權重。而他也的確沒有特別花時間去經營,只是把他的文章轉貼到Facebook,頂多加上一句Summary而已。(WFU Blog)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社群都是被動的讓使用者去看,其實我覺得有點沒有效率,過段時間想去研究@Line,這種可以強迫推到使用者手機當中的行銷或是傳達訊息的方式,或許對行銷人員來說比較直接且節省時間精力。
就如同作者說的,臉書的貼文內容存活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貼文的自然觸及可能過了一兩天之後就不太增長,那麼為了要不停地觸及使用者,臉書的管理員只好不停的產生新的內容,或是轉貼別人臉書團的貼文,甚至劍走偏鋒盜用別人的內容。
我在經營臉書專頁的時候也有遇到同樣的困擾,在臉書這樣的規則、特性之下,經營者肯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由此可以發現,制度會影響人的行為。
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扣除掉"用很少的人力產生很多內容"這一種無法長久的作法之外,我發現大致上有四個作法:
- 第一是有大量的作者來產出。例如GQ Taiwan,他們臉書一天可以貼高達20個貼文以上,但是這是建立在他們有大量的作者、合作作者與原創內容的前提,因此或許只有內容聚合網站才有辦法做到
- 第二是轉貼別人的文章。轉貼別人文章的好處是不用自己寫,但是缺點是你只是幫別人增加流量而已,沒有自己的東西。
- 第三是改貼照片,就不需要思考太多文字的內容,但是有時候好的照片也難求
- 第四是將以前的貼文、文章重新分享。其實如果是好的內容,應該是經得起時間淬鍊的,所以再分享一次也沒有問題。例如我常看到電腦玩物分享的一些文章,點進去看完覺得不錯,往上一拉發現竟然是2013的文章,讓我佩服當時他就可以寫出這麼完整的Evernote方法論。
因此目前我的作法與作者建議的一致,同時經營多個社群,特別是部落格與臉書。要體會到不同數位工具之間的特性,去做最適合的使用。
例如雖然臉書有很多的缺點,但是它的優點也很多,例如他上面的使用者應該是目前最多的,所以很多你的親朋好友都可以再上面找到、幫你宣傳。又或是臉書使用的年齡層逐漸上升,這雖然看似缺點,但是如果你的消費族群是比較偏中年的族群,那麼其實很棒!
臉書目前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日報的新聞,發布出來之後很多人會看到,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熱度逐漸降低。想想有多少人會去看前幾天或是上個月的報紙?但是的確是一個如果內容適合,可以馬上接觸到很多人的工具。
不過臉書也是有可以打廣告,只是我還沒有用過,聽說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方法,每天如果預算不高也能夠觸及滿多人的,有時間應該來研究一下,應該會比用自然觸及要來的有效吧!(臉書的陰謀啊....)
題外話是我也有看到有的部落格,他開設臉書粉絲團、Google+專頁其實是為了要增強他的SEO效果,因為聽說似乎這樣可以提高搜尋的權重。而他也的確沒有特別花時間去經營,只是把他的文章轉貼到Facebook,頂多加上一句Summary而已。(WFU Blog)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社群都是被動的讓使用者去看,其實我覺得有點沒有效率,過段時間想去研究@Line,這種可以強迫推到使用者手機當中的行銷或是傳達訊息的方式,或許對行銷人員來說比較直接且節省時間精力。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
Atom
)